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巧看小说 -> 玄幻魔法 -> 头牌花旦

章节目录 第七回:父女重逢(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叶家班这些年戏唱得好,名气大,收入可观,生活也不错。

    老板桌上添了三姨太、孟晨瑶,加了两个好点的菜。

    吃早饭时,孟晨瑶从老板、三姨太、打鼓佬和琴师说话中得知:戏班子在城里,原先没地方落脚,因为唱戏常在这文庙里,临时住宿。

    文庙就是孔庙,是过去读书人祭祀孔圣人的地方,由当地官府修建。

    文庙前头是一个大台,叫做万年台,台后是雕梁画栋的房子,把万年台掩遮一半。

    过去祭孔仪式、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各地方上有本处礼官负责。

    从时间来说,每年每月都一些固定的日子需要祭祀,具体可分为丁祭、行香、祭告、时享等。

    其中最大的祭叫丁祭,又叫释奠,一年有四次;每年旧历二、五、八、十一月上旬的第一个丁日要祭祀孔子;

    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的第一个孟日要进行祭祀;还有每月初一的释祭,每月十五的行香等小祭。

    再就是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要进行祭祀。

    另外,除了一些固定的日子之外,也时有临时性的祭孔,大致算下来,一年有50多次,分布于各月之中。

    祭孔有一套规矩,有礼官主祭。在鼎革之前,礼官有品秩拿俸禄,鼎革后这个制度逐渐没有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英邑每到祭孔大礼时,就请戏班子到万年台唱戏。

    说是演给圣人看,实际上是众人集资,唱戏大家娱乐。

    每到这个时候,当地人像过节一般,邀朋接友到家,白天酒肉款待,夜里到万年台看戏。

    孟晨瑶小时跟娘来看了几回戏,她对文庙并不陌生,只是后来家里穷了,娘没心思看戏,再没来过了。

    叶家班经常到万年台唱戏,是文庙的常客。

    前朝垮台了,新政府对祭孔之事,越来越不热心了,礼祭制度逐步取消。

    地方上祭孔时而开展时而停止,文庙渐渐荒废了,也没有人管理。

    县政府因其职能关系,把文庙交给学政管理,学政没钱维修也懒得去管。

    正好叶家班戏唱出了名,一年大半时间,来城关在万年台唱戏,经常在文庙宿食。

    为了方便,就跟督学说一下,出点钱租这文庙地盘落脚,在这儿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

    后来,他们发现文庙左边,有好一大片无主的荒地。

    叶青明给点钱督学,让督学出个证明,把这片地开拓出来,做了二十几间房子。

    后把戏班子从乡下搬来,在这里稳固住下来,现已有好几年了。

    戏班这两年招了一批小徒弟,小生、小旦、小丑、须生、老旦这些角儿,现在都有了,就缺个身材相貌都出众,又有天赋的花旦儿。

    这群学徒,就是早晨在台上由金小玉带着练功的那群孩子,现正围着两张大桌子吃饭。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年纪,到戏班子练功,个个亲如兄弟姐妹。

    他们一起有说有笑、快快乐乐,一点忧愁都没有,让孟晨瑶看着羡慕不已,觉得自己有点儿孤单。

    吃过饭,叶青明要准备晚上唱戏的事,金小玉带学徒们,还要忙着练功。

    三姨太暂时没啥事干,带着孟晨瑶闲转悠。

    三姨太在古家做小妾,近二十年没出门。

    这次离开古家,回到戏班心情格外轻松,想在城里到处转一下。

    正好孟晨瑶是城里孩子,小县城的地方她都熟悉,就让她领路带着在城里逛逛。

    孟晨瑶跟三姨太上街,她离家一年多,非常想到家里去看看,就跟三姨太说了。

    三姨太爽快,两人一起往孟家走。县城很小,从东到西也才千把步。

    两人走了一会儿,就到了孟家老屋,发现老屋拆了,只剩一片空屋基地。

    孟晨瑶心里“格登”一下,暗说怎么回事,我的家哩?

    她以为眼睛看花了,从小住在这儿的家,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爹和弟弟上哪儿去了?

    她一肚子的疑惑,转身找到隔壁赵大爷。

    赵大爷认出了孟晨瑶,问她怎么回来了?

    旁边的三姨太,把古家的事儿,悄悄向赵大爷讲了。

    赵大爷叹气说:“这个苦孩子,没想到,终于有个落脚地儿了。”

    孟晨瑶问自家的事,赵大爷开头不说,经不住她苦求,赵大爷才说出真像。

    原来,她爹孟宏臣卖了孟晨瑶后,得了好大一笔钱,又跑到烟馆吞云吐雾。

    他的大烟瘾越抽越大、不可收拾,没多久,把卖女儿的钱也花光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