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巧看小说 -> 玄幻魔法 -> 长长狗狗

正文 第十六章 拜月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虽然按日历已经是秋天了,但广州的天气特别任性,才不管你秋不秋,依然我行我素继续高温运行,俗称“秋老虎”。这只“老虎”活蹦乱跳,而我穿着短袖仍热得不想动弹。想开空调,我妈又不准,说都秋天了,开什么空调。

    我说,开不开空调是看温度的,不是看日历。做人要实事求是,是真的热。

    我妈说,实在热可以开风扇。

    我说,开风扇吹着头疼。

    眼看着我妈无言以对,我都做好一百米冲刺的准备去拿空调遥控器了,谁知道外婆中途杀出来一句大招“心静自然凉”。

    我不知道怎么反驳,这回到我无言以对了。我从我妈敬佩的眼神里看见“姜还是老的辣”这几个字。

    我只好认输滚回自己的房间——吹风扇。

    中秋节和除夕在我们家属于大日子。这两天,我妈不打麻将,细舅父也不玩电脑,都正儿八经的陪外公外婆买菜做饭、搞卫生、拜神。我除外,因为我是学生,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中秋节当晚,在家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拜月光”了。

    在家门口,摆开八仙桌,展开贡品,焚香礼拜。贡品除了月饼外,还有辘柚、柿、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菱角、炒田螺……。

    辘柚,其实就是柚子,我们广州话叫辘柚。我外婆很喜欢买辘柚来拜神,一是个头够大,一个辘柚顶四五个苹果,二是颜色和形状有好“意头”(寓意),像一座黄澄澄的金山。另外,有时候缺香炉,香烛没有地方插的时候,它还可以临时变身香炉。因为它皮很厚,插入的香烛一点都没有污染到柚肉,不影响之后的食用。

    柿,并不是菜市场上常见的那种西红柿。西红柿,我们广州人一般叫蕃茄,而这种我们单字叫柿的东西,外形跟蕃茄相似,但肤色较为暗淡,好像加了复古怀旧滤镜的蕃茄。

    菱角,老人家说,中秋节吃菱角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在很小的时候,我以为菱角跟八角是一样东西,但其实根本就是两回事。

    菱角长着两个尖尖,像一对牛的角,煮熟以后通体乌黑,外表并不讨人喜欢。一般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吃起来,感觉嫩嫩的,粉粉的,怎么说呢,有点像水煮花生,不面不干。菱角的壳比较难剥,小时候不懂技巧,又急性子,上去就用牙咬,简单粗暴,从中间“咔嚓”咬断,然后双手从两头把菱角肉往中间挤,把菱角肉挤出来。但这样挤压容易把肉挤碎,吃不干净,有点浪费。

    后来我长大一点,才知道剥菱角是有技巧的。它虽然外壳坚硬,但两角之间,有一块凸起的地方是比较柔软的,咬开或者抠开中间那块,从抠开的地方沿边撕开,自然而然地两角的壳就剥下来了。不过,我觉得还是用剪刀比较快。

    炒田螺,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说是对着月亮吃田螺,可以使人眼明,听起来好像是一种黑魔法。我也听外婆说过,“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加入豆豉、蒜蓉、紫苏、一点辣椒翻炒,吃的时候再配个啤酒。一想起这个画面,舌底泛酸,口水都要溢出来了。

    猪肉荣嘴笨舌木,吃田螺要靠牙签辅助。而我是吃田螺的专家,食指和拇指拈起一只田螺,对着螺屁股轻轻的吸一下,再在螺口稍微用力一吸,螺肉就轻而易举的进入口腔。其实田螺本身并没有太多味道,主要是吸螺肉的时候连带吮吸着包裹着螺壳上的汁液。

    拜完月光后,八仙台不马上撤走,而是把屋里的凳子也搬到屋外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巷子里的家家户户基本上都这样操作,所以这时候如果有人从外面走进来,一定误以为自己走进了某大排档,因为有些大排档的确是开在横街窄巷里的。

    赏月只是一个富丽堂皇的说法,其实主要是大家都想借着这个喜庆的氛围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吹吹水。

    外婆把月饼细心地切成八等份,外公早就冲好了一壶茶,是上等的普洱。吃月饼一定要就茶,而且一定得是普洱。我喝不惯普洱那个味道,虽然细舅父说月饼高糖高油,喝普洱可以消脂解腻,我也只是勉为其难的喝两口,意思一下。

    我吃着月饼,看着巷子里还没上学的小屁孩提着灯笼追逐打闹。回想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傻玩,和几个小伙伴跑来跑去,一晚上就那么疯疯癫癫的过去了,大人看着很无聊的事情,小孩子们自己却乐在其中。那时候,我提的还是外公给我用柚子皮做的环保灯笼,把柚子壳上刻各种通花图案,中间放上蜡烛。

    放下茶杯,闲着无聊,我把我们家“拜月光”的照片配上“明月几时有”的文字到朋友圈,这是我拥有自己手机以后第一次朋友圈。

    那条动态出来没多久,就引来了很多点赞,还有评论:“好有节日气氛啊”、“羡慕ing”、“这是你们西关的传统?”、“我小时候家里还拜,现在不拜了”……。

    我还记得当时第一个来点赞的是钟由,她在下面评论“武晴你穿越到哪里去了?”我回她“我穿越到广州了”。她又问“哪年的广州”,我回“动态下面不是有时间吗,自己看。”

    一轮明月,高高挂起。地上的灯光,艳丽的霓虹灯、严肃的路灯、流彩的车灯,都立刻稍逊风骚。

    想起一句老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亮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道具,所有的活动、仪式和故事都围绕着她。

    外公叫大家来赏月啦,我外婆则更直白,叫大家“睇月光”。我觉得赏月和睇月光其实是一回事,但又不是一回事。只有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才会有集体赏月这个活动,但其实只要不是阴天,我们都能够一起“睇月光”。

    月色之下,我刷了一会儿朋友圈,手机“嘀嘀”响了,有人微信给我。</br></br>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