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巧看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正文 第九三九章前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当然,除了调兵渡海南下,前往关内助剿流寇这件事情之外,张若麒、方一藻以及褚宪章跟杨振商谈的事情还有很多。</p>

    其中就包括了在前来旅顺口的路上张若麒对杨振所提及的平虏大事。</p>

    就如原本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情况一样,兵部尚书陈新甲或者说张若麒他们,在关内局势几近败坏崩盘的情况之下,仍在策划着对清虏的毕其功于一役。</p>

    张若麒这个钦差,这一次代表陈新甲,同时也代表崇祯皇帝,向杨振询问了年内金海镇与辽东镇两路大军东西携手并出,一举平灭清虏的可行性,但是被杨振当场否定了。</p>

    当然了,杨振也向张若麒认认真真解释了短期内这样做决不可行的原因。</p>

    不是杨振不想率军北上一举干掉清虏,收回辽沈故地,而是他对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的松锦大决战大明军队一败涂地仍然心存忌惮。</p>

    若是再给他两年的时间,哪怕是一年的时间,杨振的把握也将会更大一些。</p>

    所以杨振几乎如同当年洪承畴一样,当着方一藻、褚宪章的面儿,向张若麒大倒苦水,抛出了一堆困难。</p>

    一个是,金海镇的移民屯垦事务正在进行,虽然移民来了不少,但是粮食供应紧张,无论如何也得等新开的荒地收获一季两季后才能大举兴兵。</p>

    另一个是,金海镇虽有继续募兵扩军的计划,但是饷银匮乏,而且枪炮弹药的库存也不够,也需要一段时间筹集和打造。</p>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是,杨振重提了杨嗣昌的主张,即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北上与清虏决战之前,起码得先把关内、中州、湖广等地的局势稳一稳。</p>

    杨振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客观存在的理由,瞎子都能看得明白。</p>

    然而,面对杨振的推脱,张若麒却十分不悦,并向杨振提出了几个不能再拖延下去的理由。</p>

    其中,令杨振最无法反驳的一条,就是杨振攻夺镇江堡的成功表现,说明现在清虏的主力大军实力已经下降,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p>

    特别是,张若麒将杨振两年多来历次战事之中擒获以及斩杀的清虏伪宗室王爷贝勒贝子固山的情况一一历数了出来,让杨振听了都咂舌不已,无言以对。</p>

    张若麒那意思,就像是在说,如果清虏真有那么厉害,为什么你能打那么多胜仗?</p>

    当然了,除此以外,张若麒还向杨振述说了崇祯皇帝、内阁大臣们以及兵部尚书陈新甲有意让辽东镇与金海镇尽快联手平虏的真实原因。</p>

    那就是朝廷的财源,快要支撑不下了,辽饷、剿饷、练饷这三大饷的饷源,已经几乎枯竭。</p>

    而天下流贼剿之不尽,其根源就在这三大饷。</p>

    这一点,到现在为止,不仅朝野上下看到了这一点,而且崇祯皇帝也看到了这一点。</p>

    关内局势恶化的罪魁祸首,朝廷上下都将之归结到了三大饷上面,最后归结到征收几十年的辽饷上面。</p>

    这个看法,当然没有什么大错。</p>

    然而看到了又能如何呢?</p>

    辽东一日不平定,辽饷就一天不能停止。</p>

    对此,所有人也都看到了,辽东一地实在是牵扯了大明朝太多的兵力财力与物力。</p>

    只要辽东平定了,不仅辽饷可以停,而且辽兵也能大举抽调入关,有辽兵平贼,有金海镇的兵马平贼,那么剿饷、练饷也就不必征收,或者最多征一个剿饷。</p>

    如此一来,天下也就能渐渐重归太平。</p>

    这是现在的内阁大臣们特别是被杨嗣昌之死刺激到的崇祯皇帝的真实想法。</p>

    这一回,朝廷重臣和崇祯皇帝有关辽东的真实想法,经过陈新甲以及张若麒的转达,对杨振说了出来。</p>

    总的来说,杨振本人当然是认可这个想法的,但是这个想法要想成为现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动员九边之兵,一次灭得了清虏才行。</p>

    如果这一条实现不了,那么后面的所有设想,都是镜花水月,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p>

    所以不管张若麒怎么说,也不管褚宪章怎么帮腔,杨振就是不肯松口。</p>

    到最后张若麒眼看要急眼,杨振只得后退一步,请他先征询了蓟辽督师洪承畴的以及锦义伯祖大寿的意见之后再说。</p>

    而张若麒见一时说服不了杨振,也只得暗自琢磨另想办法。</p>

    不过他这次前来金海镇的主要目的是叫杨振调兵南下,到中州助剿流寇,至少这个目的他达到了。</p>

    因此,他也没有敢跟杨振真翻脸。</p>

    崇祯十四年四月十九日中午,杨振下令征调的兵马之一,来自金海东路祖克勇麾下的重骑兵于乐吾所部,走陆路率先抵达了旅顺口待命。</p>

    张若麒看见金海镇的兵马开始集结,心情大为好转,又见他们人虽少,但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也不再总跟杨振计较与清虏决战的事情了。</p>

    毕竟杨振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不把关内的局势稳一稳,也的确没有办法将大军云集到辽东去。</p>

    于乐吾所部人马之所以在得令之后快速南下,而且士气高昂,也是有原因的。</p>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海峡以南的登莱地区,而且其中有不少正是于乐吾登州栖霞等地的宗亲同乡。</p>

    所以他们对于这次名列登莱援剿先遣军,对于渡海南下登莱,不仅没有一点抵触,而且上下都很高兴。</p>

    对他们中的好些人来说,这次渡海南下登莱,甚至有种衣锦还乡的感受,所以命令下达之后士气不降反升。</p>

    而杨振刻意挑选了于乐吾率部加入登莱援剿先遣军,当然也是看中了他登州武举、栖霞豪强的出身。</p>

    别看于乐吾部下现在只有区区千余人,实际上只要杨振一声令下,于乐吾随随便便就能再从栖霞等地拉起好几千人来,甚至都不需要杨振为他们筹措军粮。</p>

    当然了,杨振肯定是不会像崇祯皇帝那样叫于乐吾他们自筹粮草的。</p>

    与此同时,杨振也趁着于乐吾先行率军赶至旅顺口候命的机会,在金海总镇府大堂亲自接见了他,并当场将其任命为登州参将,许他从登莱招兵,可将麾下骑兵员额扩充至三千人。</p>

    对此,于乐吾自然是感激涕零,欣然领命。</p>

    于乐吾在去年九月下旬的东高丽城子山一战中,率部冲阵,于乱军之中击杀清虏宗室三等辅国将军务达海。</p>

    由于此事发生之后不久,杨振所部人马就被围在了镇江堡中,所以于乐吾的这个功劳拖延至今,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p>

    这一回,崇祯皇帝既然再次把金海镇有功将领的奖励之权,下放到了杨振的手中,那么杨振当然不会客气。</p>

    而刚好登莱镇先前的营兵将领们,跟着巡抚徐人龙和总兵陈洪范全军覆没,几乎都死在了李自成的人马手上。</p>

    那些侥幸未死的,将来也得重新来到杨振的麾下报到,接受杨振的遴选和任命。</p>

    所以整个登莱镇,现在对于杨振来说,几乎就是一片空白。</p>

    但凡是跟登莱防务有关的位置,只要不太出格,杨振想怎么任命就怎么任命。</p>

    方一藻这个登莱巡抚,现在是光杆一个,他也不可能反对杨振的人选。</p>

    杨振这边提拔了于乐吾之后的第二天傍晚,忠义归明军三巨头沈器成、安应昌、柳林率领各自所部兵马,一起达成林庆业、俞亮泰的船队以及袁进从安州返航的船队,沿着海岸浩浩荡荡地南下到了旅顺口。</p>

    崇祯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巳时,杨振亲自陪着方一藻以及朝廷的钦差张若麒、褚宪章二人,在旅顺口内的新港检阅了沈器成、安应昌、柳林他们带来的人马。</p>

    与于乐吾所部人马人欢马叫士气高昂不同的是,沈器成他们带来的队伍人马虽然相当不少,但是精气神可就差多了。</p>

    当然了,就在头天晚上杨振带领旅顺口的官员将领们给沈器成、安应昌、柳林,以及袁进、林庆业、俞亮泰他们接风洗尘的时候,也从林庆业等人的嘴里面了解了一些情况。</p>

    忠义归明军的这些人马,就在前不久,才刚刚依照杨振之前的要求,完成了改编与整训的任务。</p>

    本来各营将领包括下属各个指挥的将士,都在期待着改变与整训告一段落之后,好好休整一下,然后在金海东路划定的区域内垦荒屯点消停过日子呢。</p>

    结果杨振这边一声令下,就要把他们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战场上去。</p>

    虽然他们也听说,这次是奉大明皇帝陛下的旨意,前去围剿犯上作乱的流贼,而流贼并没有清虏那么可怕,也不是什么硬茬子。</p>

    可是各营各指挥下面的官弁将士之中,仍有许多人对此有着相当强的畏惧和抵触之心。</p>

    他们更想在金海东路提供的土地上安家落户解甲归田,趁着农耕时节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候,分地垦荒种水稻,去过自己的小日子。</p>

    如果不是沈器成、安应昌等人以不出战、不分田,并且要就地论罪打入牢城营相威胁,他们能不能带出来这么多人都成问题。</p>

    对于这样的问题,杨振一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检阅过后,只能一再嘱咐忠义归明军的兵马都虞侯柳林一定要严刑峻法。</p>

    当天上午,令人略感失望的检阅完毕之后,沈器成、安应昌、柳林随即告别杨振,率领各自人马登船出港。</p>

    而方一藻、张若麒以及他们的从人,自然也跟着金海镇运送登莱援剿先遣军的庞大船队一起渡海南下,赶往登州去了。</p>

    杨振作为兼领登莱镇军务的总兵官,照理也应该跟着去登州一趟,去见见登莱镇的文官武将。</p>

    但是,杨振一想到登莱镇的前任总兵陈洪范及其以下将领几乎全军覆没,自己即便去了也几乎无人可见,能见的只有威海卫、成山卫等地留守的低阶卫所官,想了想,他就没有跟着去。</p>

    不过这却并不意味着,他对登莱地区的防务就打算放任不管,不闻不问了。</p>

    “沈兄!”</p>

    “嗯!”</p>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p>

    但不管是谁。</p>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p>

    对此。</p>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p>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p>

    可以说。</p>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p>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p>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p>

    镇魔司很大。</p>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p>

    沈长青属于后者。</p>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p>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p>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p>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p>

    拥有前身的记忆。</p>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p>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p>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p>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p>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p>

    进入阁楼。</p>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p>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p>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