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巧看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正文 第三六零章监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个圣旨并不长,杨朝进很快就抑扬顿挫地宣读完毕了,但是其中当众宣告的内容,却像是一颗颗飞将军落到了杨振及其麾下众将的心里面又炸开了一样,让跪在地上的众人个个心潮澎湃,激动不已。</p>

    包括杨振本人。</p>

    虽然他之前已经想到过崇祯皇帝这回对自己的封赏不会吝啬,但是也依然没有想到一向有点抠门的皇帝这次会这么慷慨。</p>

    红夷大炮,鲁密铳就不必了,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极其珍贵,能够把这些东西拨给他,并且千里迢迢地从京师运送到松山城外,绝对是很不容易了。</p>

    除此之外,更让杨振欣喜的是,对他本饶封赏。</p>

    此前,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和思想准备,他会由目前的松山团练总兵官变成一个正牌子的松山总兵官。</p>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大大方方地直接给他一个镇守松山辽东沿海等处、专理征东先遣事务总兵官的名头。</p>

    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征东前将军的名号。</p>

    要知道,祖大寿用以号令山海关外各路官军的一个最大的名分,就是他奉旨配有征辽前将军印,是挂将军印的总兵官。</p>

    现在,杨振也有了将军印,而且是一颗与征辽前将军不相上下,或者可以平分秋色的征东前将军印。</p>

    这是摆明了要让杨振在山海关外与威名赫赫的祖大帅分庭抗礼吗?</p>

    可是这样一来,的辽西之地,同一个松锦防线上,却又两个挂着将军印的镇守总兵官,这样安排,真的合适吗?</p>

    想到这里,杨振在内心欣喜之余,也莫名地有了一丝忧虑。</p>

    与此同时,他在突然之间,也对之前祖大寿为什么要匆匆忙忙地跑到红螺山与自己见那一面,问那些话,有点恍然大悟了。</p>

    祖大寿一定是提前得知了朝廷对自己新的任命,并且洞察到了这个任命背后当今皇帝陛下暗藏的那点心机。</p>

    却杨振一边听着杨朝进宣读的圣旨,一边想着这些问题,等到杨朝进拖着长音出“钦此”二字,杨振立刻挺直了上身,然后再叩首道:</p>

    “臣——杨振,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杨振完这个话,当时就要站立起来上前接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却突然听见杨朝进道:</p>

    “杨总镇且慢起身!除了方才这道旨意,圣上还有一道手谕,要咱家当众传达!”</p>

    听见杨朝进这么,杨振心里咯噔一下,心知内臣监军的事情怕是板上钉钉了,他本来已经站起来的一条腿,当即收了回来,重新跪下。</p>

    果然,杨振刚刚恢复了跪领圣旨的姿势,他就听见杨朝进隔着香案清了清嗓子,取了另一个卷轴,然后展开来,继续宣读道:</p>

    “子以内臣监军、沟通中外,古已有之,至皇明永乐以来渐成惯例。今辽左多事,以蓟辽关宁松锦之军众而设一蓟辽总监中官并驻关门之内,戎事繁巨,已不敷用。</p>

    “朕察司礼监随堂太监杨朝进公忠体国、晓畅军事,于辽事亦多有洞见,今特遣其至松山军中,委为中官监军,专理松山辽东沿海等处并征东先遣营监军事。钦此。”</p>

    崇祯皇帝对杨朝进这个内臣监军的任命,用不了朝廷正式的圣旨诏书,所以只得用自己的手谕。</p>

    但是手谕也是圣旨的一种,虽然得不到内阁的背书,却有基本一样的效力。</p>

    面对这样的皇帝旨意,杨振想不接受也不校</p>

    不过,一向善于化危为机的杨振,却也从这一道旨意听出了有利于自己的东西,于是直起身来问道:</p>

    “杨公公到任松山,出任监军中官,杨振不胜欢迎之至,只是——敢问杨公公,从今往后,驻留关门的高起潜高总监,是否还能过问松山各部官军事务?”</p>

    这是杨振比较关心的问题。</p>

    如果杨朝进到来以后,能够让他从此摆脱高起潜,那么崇祯皇帝的这个任命,对杨振来,就是真的利大于弊了。</p>

    当然了,当传旨太监宣读圣旨的时候,这么当众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做法。</p>

    因为不管圣旨的内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利害关系,你能做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领旨谢恩。</p>

    所以,杨振没有领旨谢恩,而是对杨朝进提出了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还直接与皇帝手谕任命的监军内臣有关,一下子把周围的人惊得目瞪口呆。</p>

    尤其是那些仍不清楚杨振与杨朝进关系的人,比如陪着杨朝进一同前来松山城的辽东巡抚方一藻,一时又惊又恼。</p>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个做法,方一藻乍听之下也很不满意,他认为是自己辛辛苦苦栽培了杨振,辛辛苦苦拉起了一支能打仗的征东营。</p>

    结果还没有多长时间,崇祯皇帝就把内臣派了过来,让一些个啥事不干的太监,把自己这个辛苦栽培的果子摘了去。</p>

    这让他很不满意,但是作为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对皇帝的决定,就是再不满意,也就是暗地里腹诽而已,绝不会闹出拒绝领旨这样的事情。</p>

    “杨振,你可知这是圣上的旨意,咱们做臣子的,唯有领旨谢恩而已,何故问来问去,还不赶快领旨谢恩?!”</p>

    不知道方一藻是出于对杨朝进的不满,还是出于对杨振的不满,又或者仅仅是将对崇祯皇帝这个安排的不满,借着这个机会发作了出来,总之,他见杨振不接旨,反倒张口询问,立刻上前,隔着香案,冲着呵斥了起来。</p>

    当然,呵斥归呵斥,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杨振还是能听得出来,是在提醒自己这个事情已经定了,同时也是怕自己一时犯浑。</p>

    然而,方一藻多虑了,杨朝进对杨振的提问并不在意,只见他听了方一藻呵斥杨振的话,当即转脸冲着方一藻摆摆手,制止了方一藻,道:“无妨!无妨!”</p>

    随后,又转脸看着杨振,对他:“没错,有了圣上的这道旨意,从今往后,高总监就不再过问杨总镇麾下军务了,而是该当专理蓟州、关宁、锦州监军事!”</p>

    对杨振问话的意图,杨朝进一清二楚,因为他明白杨振与高起潜他们之间的那些恩怨。</p>

    他怕杨振仍然担心高起潜从中掣肘,当下进一步解释道:“圣上有给高总监的旨意,咱家路过山海关的时候,已经向高公公宣读过了,旨意里已经得清清楚楚!——这是圣上亲自做出的安排,不知杨总镇以为如何?”</p>

    杨朝进这么一解释,不止杨振听明白了,那些跪在杨振身后乍闻皇帝给松山派了常设的内臣监军,正自愤愤不平、以为不被信任的众将,也差不多听明白了。</p>

    尤其是原本就属于杨振麾下的那几个将领,比如张得贵、张臣、李禄,听了杨朝进的这番话,不怒反喜。</p>

    ——敢情皇帝陛下派了眼前这个杨公公来,为的是把高起潜架空到一边去啊!</p>

    杨振同样想到了这一点,于是面对杨朝进最后的询问,他不再犹豫,当下叩首道:“圣上英明!臣杨振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除了这两个最重要的旨意之外,杨朝进这次来到松山,当然也带来兵部的一系列新任命,只是此刻烈日当空,一直叫杨振等人跪在大太阳底下等他一一宣读,也有点不过去。</p>

    而且杨朝进他们一行人,一大早上从宁远出发,车马负重,紧赶慢赶,连续跑了四个时辰,赶了上百里路,到了松山城外,早已累够呛了。</p>

    所以,杨朝进当众宣读了两道最重要的旨意之后,就请杨振等人起了身,与辽东巡抚方一藻等人彼此重新见过礼,尔后一行人旗帜招展、锣鼓喧、浩浩荡荡地进了松山城。</p>

    大明新命记</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